
11月5日,广州市越秀区生活源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现场会在越秀区黄花岗街垃圾分类博览园举行。会上介绍了与广州环投集团合作开展的前端“点、站、场”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进展爱配资,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越秀区人民政府、区商务局、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各街道及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出席活动,实地参观调研了黄花岗街辖内的“资环小屋”、智能回收柜与移动回收站、垃圾分类博览园等生活源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阵地。
资环小屋亮相,回收体系落地
走进黄花岗街道的资环小屋,各类回收家电一一展陈,不少居民被海报吸引走进小屋,向工作人员咨询回收利用的细节。这些生动的互动场景,恰恰印证了构建回收体系的必要性与群众基础。
为了让这份绿色理念更好地落地生根,活动现场,越秀区黄花岗街道办事处与广州资环投资有限公司签署《生活源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战略合作协议》,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黄花岗街生活源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也为2025年品质黄花嘉年华系列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根据协议,街道将与广州资环投资有限公司深化共建“点、站、场”三级回收网络系统,推动“资源回收体系+社区治理”融合发展。
在点端,建设“资环小屋”、智能回收柜与移动回收站,畅通居民投放渠道,让回收服务触手可及;同步打造垃圾分类博览园,建设绿色宣传阵地爱配资,培育全民分类意识。
在站端,建设多功能回收站,充分利用城市存量空间,实现高效中转。在场端,建设现代化分拣中心,实现精细化处理,全面提升资源再生效能。
黄花岗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市首个试点街道,此次与环投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将有力补齐垃圾分类工作‘关键一环’,蹚出循环经济发展‘基层路径’。街道将以这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坚定走前列、树标杆的信心和决心,持续深化政企协作,使垃圾变资源,为城市添活力。”

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雪球详细介绍了与黄花岗街道合作打造的资源回收试点项目中的亮点,并表示该项目依托黄花岗街道的先行先试经验,逐步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源可回收物资源利用的“越秀样板”,为全市回收体系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公司将全力推动越秀区乃至全市生活源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助力广州打造湾区资源循环产业高地。
未来,签约双方将共同推进全市首个政企合作共建的生活源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在越秀区落地,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到来之际,打造完善的资源循环体系,助力绿色办赛、清洁迎宾,为广州加快建设“无废城市”、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打通循环链条,实现多方共赢
黄花岗街近年来围绕“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好习惯”这一主线,打造“小手拉大手”“政府连企业”两大品牌,多次获评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街道,具有良好的垃圾分类工作基础。
越秀区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期待通过政府、企业、街道三方紧密协作,为推动越秀区生活源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近年来,越秀区充分整合利用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资源,稳步推进全区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除了黄花岗街道的实践,越秀区持续深化“两网融合”,依托街道环卫站源头参与,重点突破低值可回收物回收瓶颈,聚焦低值品类,专项收集废玻璃、废织物、废木质等低值物。
目前,全区累计回收低值可回收物达9.38万余吨,年度峰值超万吨,产生经济效益近3200万元。资源化效益有效反哺街道环卫事业,实现政府、环卫站、企业、居民多方共赢。
如今,越秀区黄花岗街道的创新实践不仅拓展社区环保实践,营造了“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绿色生活风尚,也为广州探索生活源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样本。
南方+记者 马艺天爱配资
睿迎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